

- 药品简介
吡喹酮(Praziquantel),是一种用于人类及动物的驱虫药,专门治疗绦虫及吸虫,对于血吸虫、中华肝吸虫、广节裂头绦虫特别有效。
【性状】
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。
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,在乙醇中溶解,在乙醚或水中不溶。
【制剂】
吡喹酮片。
【治疗疾病】
吡喹酮适用于治疗各种血吸虫病、华支睾吸虫病、肺吸虫病、姜片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。
【用法用量】
吡喹酮口服给药,需根据不同适应症用量有所区别,具体用药请咨询医师,不可随意自行用药。
【具体用法】
治疗吸虫病
血吸虫病:各种慢性血吸虫病采用总剂量60mg/kg的1~2日疗法,每日量分2~3次餐间服。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为120mg/kg,每日量分2~3次服,连服4日。体重超过60kg者按60kg计算。
华支睾吸虫病:总剂量为210mg/kg,每日3次,连服3日。
肺吸虫病:25mg/kg,每日3次,连服3日。
姜片虫病:15mg/kg,顿服。
治疗绦虫病
牛肉和猪肉绦虫病:10mg/kg,清晨顿服,1小时后服用硫酸镁。
短小膜壳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病:25mg/kg,顿服。
治疗囊虫病
总剂量120~180mg/kg,分3~5日服,每日量分2~3次服。
脑囊虫病患者需住院治疗,并辅以防治脑水肿和降低高颅压(应用地塞米松和脱水剂)或防治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措施,以防发生意外。
【用前须知】
吡喹酮须由医生开具处方后拿取,并按医生要求用药,切勿自行随意使用。
用药前应当明确药品保质期等,如果发现已超出保质期或药品性状发生改变,应避免使用。
【用后须知】
吡喹酮使用后应妥善保存,置于小儿不能接触的地方。
治疗寄生于组织内的寄生虫如血吸虫、肺吸虫、囊虫等,由于虫体被杀死后释放出大量的抗原物质,可引起发热、嗜酸粒细胞增多、皮疹等,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,必须注意观察。
服药后应密切观察,如果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诊。
【禁忌症】
眼囊虫病患者禁用。
【注意事项】
1、治疗寄生于组织内的寄生虫如血吸虫、肺吸虫、囊虫等,由于虫体被杀死后释放出大量的抗原物质,可引起发热、嗜酸粒细胞增多、皮疹等,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,必须注意观察。
2、脑囊虫病患者需住院治疗,并辅以防治脑水肿和降低高颅压(应用地塞米松和脱水剂)或防治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措施,以防发生意外。
3、合并眼囊虫病时,须先手术摘除虫体,而后进行药物治疗。
4、严重心、肝、肾患者及有精神病史者慎用。
5、有明显头昏、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者,治疗期间与停药后24小时内勿进行驾驶、机械操作等工作。
6、在囊虫病驱除带绦虫时,需应将隐性脑囊虫病除外,以免发生意外。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
哺乳期妇女于服药期间,直至停药后72小时内不宜喂乳。
【不良反应】
服用吡喹酮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。
全身性损害:乏力、四肢酸痛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,此外还有本品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文献报道。
心血管系统:心悸、胸闷、心电图显示T波改变和期外收缩,室上性心动过速、心房纤颤。
消化系统:恶心、腹痛、腹泻、转氨酶升高、消化道出血。
皮肤及其附件:皮疹、瘙痒、过敏性紫癜。
神经系统:头昏、头痛。有明显头昏等神经系统反应者,治疗期间与停药后24小时内勿进行驾驶、机械操作等工作。
其他:可诱发精神失常。
【联合药物使用】
为预防或减轻吡喹酮的过敏反应,吡喹酮常合用地塞米松。
【药物相互作用】
与细胞色素P450强诱导剂(如利福平等药物)合用,可导致无法达到本药的有效治疗浓度,禁止合用。
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,用药前请咨询医生,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。
信息来源:百度百科